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彩之家平台- (2023已更新(网易/百科)
首页>文化频道>要闻>正文

彩之家平台- (2023已更新(网易/百科)

来源:彩之家平台2023-11-24 17:48

  

春节聚餐多 怎样吃更健康?专家建议→******

  今天(21日)是大年三十,一年当中大家最期待的就是今天的这顿团圆饭。怎么吃既享受美味又健康,还有助于康复期人群的恢复呢?一起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专家提示春节饮食要特别注意这几件事:

  避免暴饮暴食。遵循“食不过饱”的原则,最好每餐七分饱。对肥胖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和儿童等尤应注意。

  保持规律进餐。尽量维持和日常一样的进食节律和时间,不宜过于随性地进餐,尽量每日三餐或少量多餐的原则。

  尽量做到少饮酒、不饮酒。尤其不能饮用高度烈性酒。如果饮酒,可以选用低度的果酒。应特别注意,孕产妇、儿童不能饮酒。老年人以及患有肥胖症,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等控制不理想的慢性疾病患者,尽量不饮酒。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于康:春节期间食物尽量温和、清淡,别做太油腻,太辛辣刺激,或者太咸的食物。春节期间,有的人吃得盐过多或者辣椒过多,容易造成胃的不适,或者血糖、血脂、血压的波动,这个我觉得得不偿失。

  专家:新冠感染康复后根据自身补充营养品

  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之间,尤其是给长辈可能会送一些营养品。新冠感染康复后要不要吃一些营养品?听听专家怎么说。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于康:我想有几点大家要评价一下。第一个就评价一下您在“阳康”(新冠病毒感染康复)以后吃的食物,跟感染新冠病毒之前比有没有明显减少,或者说有没有恢复比较慢、比较困难的情况。如果已经恢复到以前正常的饮食了,通过合理饮食这些营养是完全够的。但如果在恢复的过渡期,还没有恢复到以前的饮食情况,那么可以选择一些营养补充剂,比如复合的微量营养素制剂,这里头有维生素、矿物质,比单一的补充效果要好得多。对于一些特殊的群体,或者特殊的疾病状态之下,应该到医院去咨询专科医生或者营养科的门诊,提供一个专业的解决方案。

彩之家平台

东西问|尹仑:中国民族传统知识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中新社昆明12月14日电 题:中国民族传统知识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专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尹仑

  作者 陈静

  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往往也是文化多样性富集地区。中国是世界12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文化多样性亦非常丰富,56个民族创造了众多保护和利用生物物种资源的传统知识。这些传统知识不仅有巨大的商业与经济价值,还对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举行之际,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土著与传统知识专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尹仑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探讨中国各民族传统知识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的传统知识”等议题。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什么是传统知识?中国民族传统知识中蕴藏了哪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智慧?

  尹仑: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传统知识是指在长期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适应地方文化和环境的知识、创新和实践。它属于集体,可以通过书面形式代代相传,也可以通过歌曲、传说、谚语、信仰、习惯法和土著语言表达。

  在中国生态环境部2014年发布的《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分类、调查与编目技术规定(试行)》中,传统知识被划分为五个类别,分别为:传统选育农业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传统医药相关知识、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的传统技术及生产生活方式、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文化、传统生物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知识。

  例如,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当地藏族民众形成了以神山卡瓦格博(云南最高峰)为核心的传统信仰体系,这一神山信仰体系包括周边的300多座神山。村民相信神山上包括动植物在内的一切都属于神山,是不可侵犯的,如果擅自猎取或采伐,将惹怒神山,用暴雨和泥石流对村庄进行报复。在此基础上,当地藏族民众形成了禁止在神山砍伐树木,盗挖药材,污染泉水、河流和湖泊等相关传统习惯法。这些传统习惯法在客观上保护了神山及周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资源,形成了事实上的自然保护区。

游客在观景台欣赏梅里雪山美景。李嘉娴 摄

  再以传统选育和利用农业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为例。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基诺山的基诺族,从事以陆稻种植为主的轮作农业。当前,基诺族的轮作农业中保存着陆稻品种96种,根据其成熟时间和特点,划分为早熟品种16种、中熟品种35种、晚熟品种20种、糯稻品种25种,并在不同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的土地上,按照不同年份种植不同品种,以追求粮食产量最大化。通过长期积累的认知经验和知识,保护和促进了基诺山陆稻品种的多样性,并进一步孕育了当地以陆稻种质资源为代表的农作物遗传多样性。

  可以说,中国各民族传统知识在客观上保护了当地生物遗传资源的多样性,使这些地区成为保存和利用生物多样性遗传资源的“基因库”。这一“基因库”富有生命力,处于动态的变化和发展中。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工作人员在安装红外相机,用于监测拍摄野生动物。该保护区是最大的生物物种基因库。陈骥旻 摄

  中新社记者:对于中国和世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传统知识起到何种作用?

  尹仑:传统知识在自然保护中的价值与作用,受到了COP15的重视。《昆明宣言》的17条承诺提到:“加强和建立有效的保护地体系,采取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和空间规划工具……认识到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区的权利并确保他们充分有效参与。”

  中国各民族生活在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中,包括森林、沙漠、高原、冰原、旱地、海滨等,世世代代积累形成了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知识,并随着生态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变迁不断发展和创新。

  传统知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什么作用?以传统知识中的生态习惯法为例,不仅有通常理解的、直接对动植物进行保护的传统信仰和行为准则,也有对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进行分类、储藏、有效利用、综合管理、惠益分享和促进发展的传统知识和技术实践。

  因此,对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而言,传统生态习惯法不只是单一的保护准则,更是一个综合治理体系。例如地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澜沧江大峡谷的佳碧村,存在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群体性组织“姐妹会”。“姐妹会”制定了封山育林的村规民约,禁止砍伐树木和破坏森林植被,确定了封山育林的森林、树种、海拔和山坡位置,有利于高海拔地区树木和整个森林的生长。同时,“姐妹会”开展植树造林,最大程度恢复树种多样性,维护了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综上所述,中国各民族有着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传统知识,并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与生物遗传多样性相关的生态习惯法,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并进一步在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高级别会议正式通过“昆明宣言”。刘冉阳 摄

  中新社记者:COP15第二阶段会议已经召开,您对未来如何更好发挥中国民族传统知识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作用有何建议?

  尹仑:正在举行的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通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该框架中的2030行动计划具体目标13提到:“确保通过相互商定的条件和事先知情同意等方式,公平、公正地分享利用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所产生的惠益。”因此,我们应该思索“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的传统知识”这一主题,在相关国家法律和国际公约中承认并纳入生态习惯法的有益部分,从而实现传统知识及其生态习惯法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中的主流化。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幕。余瑞冬 摄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中,相关行动计划和地方性法规都提及了传统知识。2010年9月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指出,要开展试点示范,抢救性保护和传承相关传统知识,探索建立生物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共享制度,协调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利益关系。同时,调查少数民族地区与生物遗传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创新和实践,建立数据库,开展惠益共享的研究与示范。

  2018年9月,云南省率先制定和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地方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这一条例虽然提到了传统知识,但只是个别条款的原则规定,缺少可执行的细则及措施。

  当前,印度、巴西、南非、马来西亚等国已制定生物物种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法律和制度,逐步开始承认和接受原住民、世居民族、土著民族和地方社区等传统民族社会的生态习惯法和制度,并将其融入现代环境法律体系。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进一步探索生物多样性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保护获取与惠益分享的特殊路径和专门制度。例如,中国可在生物多样性资源和传统生态文化丰富的云南,基于相关传统知识,形成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地方机制,并将其进一步纳入《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中,弥补其不足。传统知识介入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治建设,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就有法可依,可以从根本上防止生物物种资源流失。(完)

  受访者简介:

  尹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土著与传统知识专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云南中心研究员,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研究员,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气候人类学、民族生态学、灾害风险综合治理、生态文明和生物多样性法治建设等问题研究。出版以《气候人类学》为代表的专著4部,在CSSCI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2篇,累计公开发表学术成果300余万字。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彩之家平台意大利返还796件中国流失海外文物国博首展
2023-09-02
彩之家平台视频-梅西替补建功 巴萨提前三轮卫冕西甲冠军
2024-03-18
彩之家平台亚马逊的人工智能监工说,你不是世界首富贝佐斯的兄弟
2023-12-07
彩之家平台日本明仁天皇退位在即 大批民众参观..
2024-02-28
彩之家平台无印良品为穷人造房子 带全屋家具每套仅100多万
2023-11-16
彩之家平台联合工作专班:胡某宇系自缢死亡
2023-11-22
彩之家平台用一张表,解决和孩子的沟通问题
2024-02-23
彩之家平台没看懂英文信被罚巨款 海外华人收到信件不要忽视
2024-01-10
彩之家平台终于来了!央行将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
2024-02-17
彩之家平台今天起世园会开展啦!九图教你辨别常见花卉
2023-09-21
彩之家平台一个都不能少:六老汉治沙
2024-02-06
彩之家平台杨紫想和马天宇炒CP被拒?马天宇亲自下场为好友辟谣
2024-04-16
彩之家平台ELLEMEN:日常羡慕——为什么成都人这么悠闲
2024-01-02
彩之家平台今6科创基金认购达发行限额6倍
2023-07-20
彩之家平台对话同一地点3次救轻生者司机
2023-09-06
彩之家平台A队称霸CSGO一年世界排名
2023-10-12
彩之家平台仲为国:从马云回应996看企业发展挑战
2024-02-24
彩之家平台国务院成立江苏盐城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调查组
2023-12-05
彩之家平台全球连线|一只“方”兔子背后的“中国意象”
2024-04-21
彩之家平台领了结婚证是对爱情的保障吗?
2023-08-05
彩之家平台中国科技公司IPO狂欢不再 硅谷成主角
2024-03-11
彩之家平台世乒赛女双王曼昱孙颖莎夺冠
2023-07-02
彩之家平台牛仔要水洗到什么程度才时髦?
2023-06-07
彩之家平台考古热是如何兴起的?
2023-09-11
加载更多
彩之家平台地图